難得本色任天然
發(fā)布時間:2016-02-06 11:48:54 內容來源:
■ 資金管理中心 蘇曉紅
這本書是前中信集團董事長的回憶錄,最初吸引我購買的是書中講到了中信泰富事件后中信集團的應對。2008年,中信泰富事件是一個不當使用金融衍生產品造成巨額損失的教科書級案例,然而對中信泰富事件后續(xù)處理的公開報道卻不多,在這本書里終于得見。孔丹董事長作為危機事件的決策者,其解決方案同樣可以作為教科書級的案例。
既然是一本回憶錄,我們能從書中看到少年時孔丹在著名的北京四中叱咤風云的學生時代,父母身居高位卻清正廉潔,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孔丹在西糾、文革等時代背景下堅持自我,即便牢獄生活也不曾磨滅斗志,雖然下放農村卻能融入農民生活,更可貴的是并不曾放棄學習,在陜北農村堅持自學,回城后更是勤奮工作,同等學歷考取吳敬璉先生的研究生。
孔丹性格耿直,但總能正確認識自己。離開政界后進入光大集團,經歷了光大信托25億元虧損事件處理,見證了董事長朱曉華從鼎盛到入獄的顛覆職業(yè)生涯。從光大來到中信集團后,經歷了中信的大發(fā)展時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暴露出中信泰富30億美元的衍生品風險,當時中信泰富為了對沖澳洲礦產收購項目的澳元敞口,做了一種目標贖回遠期的衍生品,這種產品收益封頂,損失不封頂,2008年澳元急劇貶值,導致中信泰富一夜之間暴虧。虧損暴露后,中信泰富股票暴跌,當時中信泰富凈資產每股16港元,股價票市價4港元,中信集團以8港元收購了中信泰富20%股份,承接了20億美元的衍生品損失,成功地處理了中信泰富危機,2009年澳元回暖,中信集團承接的衍生品盈利5億美元。
孔丹在回憶錄中感慨地回憶道,中信泰富事件的處理,三分靠努力,七分靠運氣,如果不是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帶動了礦產品需求,澳元就不會快速反彈,從而使中信泰富的衍生品轉危為安。
孔丹在任期間,中信集團經歷了快速穩(wěn)定的發(fā)展,孔丹在書中比較了光大和中信在經營管理上的不同之處,管理層的更迭頻繁、企業(yè)文化的差異,對一個大企業(yè)集團的影響如此深遠,這一點對所有企業(yè)的經營管理都有借鑒。
看回憶錄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往往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比我們優(yōu)秀的人比我們更勤奮,比我們聰明的人比我們更努力。所以,多看一點書,多學一點習,每天多進步一點,才能無愧于工作,無愧于自我。